美洲建筑承包市场

一、、中国建筑在美洲承包市场的发展历程

1.主要业绩
中国建筑于1985年进入美国市场,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中建美国有限公司。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中建美国公司在世界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美国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骄人的业绩向业界证明了中国建筑企业的实力。

中国建筑在美洲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始于2000年以后。以2002年中标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南卡州杉地高中项目为标志,成功地进入美国主流建筑市场,被美国媒体誉为“三级跳式的跨越”。此后,中建美国公司开始与美国本土大承包商同台竞技,先后承建了政府房屋项目、大型酒店、大中学校、大型道路桥梁、铁路和车站以及地铁等工程,创造了中国承包商在美国市场第一个总承包大型道路桥梁工程、第一个总承包铁路及车站工程、第一家获得美国建筑行业多项大奖的中国承包商等多个第一。

十年间,中建美国公司经营规模保持了年平均40%以上的增长速度,累计新签合同额超过35亿美元。此间,中建美国公司顺利实施了纽约洋基体育场火车站、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纽约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改扩建工程等100多个项目,其中多个项目获得美国建筑行业大奖:纽约布鲁克林火车站获2004年纽约市建筑大奖;X匝道工程获美国建筑师学会优秀工程奖;洋基体育场火车站项目获2008年美国设计建造学会年度优秀工程奖。

目前,中建美国公司已经成长为一个年营业额7亿美元,员工超过1500人,美国本土雇员比例超过95%、美国本土管理人员比例近80%的高度属地化的美国本土建筑企业;“中国建筑”的品牌在美国工程承包市场已经具有相当影响力;成功跨入全美最大承包商400强行列,2012年排名《ENR》全美建筑企业第157位,在大纽约地区排名第21位。

中国建筑在美国跨越式的发展赢得了中外主流媒体及中美两国学术界和咨询管理机构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广大在美中资企业的充分认可。2011年中建美国公司成为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单位,进一步发挥了在中资企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2.三个发展阶段
从承建中国政府使领馆工程成功进入美国本土工程领域
在2000年前,中建美国公司在美国主要是承接中国在美使领馆项目以及中资企业在美投资项目,自2000年开始逐步参与美国本土项目的投标,并于2002年中标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南卡州杉地高中项目,成就了被美国媒体誉为从承建中国政府使领馆工程到承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工程,再到承接美国本土工程的“三级跳”,成功进入美国主流建筑市场。

从单一承接房建项目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

在对美国建筑承包市场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中建美国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自2005年开始,加大在大纽约地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承包市场的开拓力度,先后中标实施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2009年在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在与美国本土企业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合同额高达4.07亿美元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改造工程。在中国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该项目被誉为“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取得的重要突破”。

从传统现汇竞标项目向融投资带动总承包业务的跨越
随着“土木与房建业务并举”战略的实现和深入,中国建筑在美国建筑市场牢牢站稳了脚跟,而随着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实施,中建美国公司积极抓住机遇,2010年成功运作了以融投资带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巴哈马大型海岛度假村项目。该项目占地1120英亩,新建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美元,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商业贷款,中国建筑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以优先股的形式参股投资1.5亿美元,带动项目总承包金额19.19亿美元。

随着巴哈马项目成功运作,中建美国公司逐步实现了以美国本土为基础,积极拓展加勒比地区其他国家的区域化经营策略,而业务模式也由单一现汇竞标项目拓展到以融投资带动总承包的多元化模式。

与此同时,中建美国公司也在积极参与美国PPP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标,以期在该领域有所突破。

二、在美洲市场经营发展的几点体会

1.不言放弃的精神
中国建筑开拓美国市场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80年代初进入美国市场伊始,在缺乏对美国市场的充分研究、缺乏地产开发经验且尚未摆脱计划经济所带来的思维禁锢的情况下,贸然涉足美国地产市场,结果导致巨额亏损。面对困境,中国建筑认准目标,始终不言放弃。从80年代末创业初期的亏损,到90年代的治理整顿,再到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建筑在美发展经历了一段励精图治、创新发展的历程。

2.准确的战略定位
“得美国者得天下”。中国建筑在开拓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美国市场的认识,并逐步确立了对美国市场的战略定位。

美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端建筑市场,约占全球的1/4,而且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率;美国建筑市场运作规范,竞争相对公平,有着完善的金融、法律、技术体系和细致的专业分工,已经形成独特的成熟格局。其先进的项目实施和管理模式有别于亚洲和非洲地区市场。对于以“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集团”为战略发展目标的中国建筑而言,有效地开发和占领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高端建筑市场便成为必然的选择。瑞典的斯堪斯卡、德国的豪赫蒂夫等国际知名承包商都是通过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成为强有力的跨国企业的。为此,早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建筑就将美国定位为战略市场,希冀通过在美国市场的学习和历练引领中国建筑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在“十二五”战略规划中,中国建筑又明确提出,只有在美国这样高度竞争的市场,通过和世界一流的总承包商同台竞争,才能打造出中国建筑的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进入欧洲等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基于对美国市场的战略定位,中国建筑正在积极推进在美国并购本土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在美国市场新的跨越式发展。

3.抓住时机,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在注重战略研究的同时,中国建筑还结合市场环境及自身发展情况适时转变发展模式,从而推动了在美国以及巴哈马等美洲市场不断取得突破。

4.立足属地化经营
属地化经营策略是中国建筑在美国市场立足的根本,针对美国建筑市场的特点,中建美国公司坚持不懈的推进公司属地化发展,不断在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方面融入当地社会。
10多年来,中国建筑为美国当地社区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为美国政府缴纳了数以千万美元计的税款,培养了数百家美国专业分包商和供应商队伍。目前,中建美国公司本土雇员比例已超过95%,本土管理人员比例接近80%,已成为一家高度属地化的美国本土建筑企业。

三、在美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在美国市场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在竞标PPP项目和并购业务上,似乎正面临着一种“玻璃天花板”式的困局,有投资愿望,但由于种种限制,一直难有实质突破。究其原因,一是一部分美国政府官员和公众对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偏见,误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是政府的延伸,不是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与美国企业的竞争是不公平竞争,造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从而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二是美国社会似乎存在一种“泛政治化”的倾向,有些美国官员和公众认为一旦中国国有企业购买了美国公司,就要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些偏见和倾向使中国建筑在开展相关业务时面临着很多非政策/法律层面的限制,如参加工程投标资格预审时不易通过,开展收购时不易被接受等。
四、在美洲市场发展展望

虽然经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而中国建筑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与其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极为不相称,中国建筑在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市场的发展仍有很大潜力。为此,在全球最发达的建筑承包市场,中国建筑已经形成合理的业务模式,为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建筑也将会一如既往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期望着PPP业务领域及公司并购方面能有所突破。